UCLA Health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系统

第二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会带来什么

疫苗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疼痛和发烧,但与新冠肺炎带来的的不适相比,副作用就没那么严重了。

01/29/2021

随着新冠疫苗在全国推广,人们对潜在副作用的好奇和担忧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两针方案中的第二针。

辉瑞公司 (Pfizer) 和莫德纳 (Moderna) 公司的新冠疫苗都分别需要接种两剂,隔几周接种一次,才能使疫苗效果最大化。注射后的副作用包括发烧、发冷、恶心、头痛、疲劳、注射部位疼痛、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一些接种者报告说,接种第二剂疫苗后,这些暂时性的症状比接种第一剂疫苗后更明显。

“在你接种了第一剂疫苗后,你的身体就会加快免疫系统的反应速度,并做好了抗击新冠病毒的准备。”UCLA Health 大卫·格芬医学院 (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at UCLA) 医学教授、医学博士Keith Norris说,“之后你接种了第二次疫苗,你的身体认为体内有新冠病毒,所以它的反应比第一次更强烈。”

辉瑞新冠疫苗抵达UCLA Health医疗中心。(Ann Johannson拍摄)

辉瑞公司和莫德纳公司的疫苗都使用信使RNA (mRNA)技术,引导细胞制造“刺突”蛋白,该蛋白得名于冠状病毒外部的突起的形状。这种蛋白质的产生会刺激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来对抗它所认为的外来入侵者。疫苗中不存在新冠病毒,也不会引起感染;简单地向身体提供制造刺突蛋白的指令就足以建立对疾病的免疫反应。

“当你的身体第一次遇到这种新冠病毒蛋白时,它就会做出反应。而第二次,就会产生更大的反应,”Norris医生说。“如果在接种了两剂疫苗之后接触到了新冠病毒,希望你可以有如此大的反应,这代表着免疫系统在你患病之前就将病毒消灭。”

由于第二针疫苗后免疫反应增强,副作用可能更常见,但没有办法预测哪位接种者会产生副作用。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其次是疲劳和头痛。Norris医生说,这些症状在一两天内就会消失,而且可以通过非处方止痛药缓解,如在接种疫苗后服用扑热息痛(泰诺)或布洛芬(雅维)。

Norris医生说,虽然这些副作用可能会让人不舒服,但与实际感染新冠病毒的潜在不适相比,副作用的症状是轻微的。对新冠疫苗的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发生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或二。他表示:“对每个人来说,副作用可能只是延续一至两天的烦恼。”

另一方面,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可能会严重得多。

“很多感染者患病一至两个星期后才觉得自己需要去医院。”Norris医生说,“还有一些患者确实需要住院治疗,其中一些人最终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而一些患者最终因病去世。”

Keith Norris医生

整个1月,全美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每天超过3000人次。自疫情开始以来,美国约有43.5万人死于新冠肺炎。

关于疫苗的一些未知因素仍然存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说,疫苗接种者可以混合搭配疫苗——例如,第一剂疫苗来自莫德纳时,而第二剂来自辉瑞,反之亦然——UCLA Health医疗中心反对这种做法。Norris医生说,没有研究支持这种做法,他补充说,由于获得疫苗的难度较大,他更倾向于推迟第二次接种,超过建议的三到四周的间隔,而非接种不同厂家的疫苗。

科学家们仍在继续研究两剂疗法的免疫能力能维持多久,以及是否会有长期的副作用。Norris说,到目前为止,在临床试验期间接种疫苗的志愿者已经跟踪研究了大约6个月。

“我们了解到,历史上,大多数疫苗的副作用都发生在最初几周。所以很少有长期的副作用。”他说。“但我们知道,许多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能会有长期的副作用。”

研究人员估计,至少10%从新冠病毒感染中康复的人可能会出现持续数月的“长途跋涉”症状,包括呼吸短促、疲劳和脑雾。

关于新冠疫苗的积极作用,人们谈论得还不够普遍。Norris说,除了两剂疫苗能提供接近95%的免疫力外,它们还能让人感到乐观。

“第一次接种后,我感到乐观和宽慰,”他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到第二次注射后的那一刻了——大约在你第二次注射的两周之后,你的身体就具备较高的免疫了。”

他说,即使在接种疫苗后形成了完全的免疫力,在大多数人接种疫苗之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勤洗手仍然是必要的。

“知道在我接种第二次疫苗后,我感染新冠病毒和患病必须去医院就诊或可能死亡的机会接近于零——这让我感觉非常良好。”Norris医生说,“然后我想,哇,如果这能在更大的层面上进行,让足够多的人接种它,那我们至少在今年的某个时候真的回归正常。”

媒体联系

UCLA Health Media Relations
https://www.uclahealth.org/news/what-to-expect-from-the-second-dose-of-the-coronavirus-vaccine

01/29/2021